冯·诺依曼计算机架构介绍

0    63    1

Tags:

👉 本文共约3176个字,系统预计阅读时间或需12分钟。

前言

讨论了可计算问题与图灵机的计算机模型。在理解了图灵机模型后,我们将从和图灵同时代的另一位计算机科学家提出的 “冯·诺依曼架构” 开始,正式开始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核心内容。那么,冯·诺依曼架构是怎样的结构呢,冯·诺依曼架构是基于图灵机的吗,我们现在用的手机和电脑还在使用冯·诺依曼架构吗?今天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。


学习路线图:

冯·诺依曼计算机架构介绍


1. 计算机的早期历史

在 1936 年,艾伦·图灵在论文《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可判定性问题上的应用》[2]中开创性地提出了计算机的通用逻辑模型 —— 图灵机模型。这一理论深刻地影响了第一代计算机科学家,更多能够实现计算功能的计算机被制造出来,图灵也因此被誉为 “计算机科学之父”。

随着计算机的元器件从继电器升级到电子管(也叫真空管),计算机也从 “机电” 时代进入到 “电子” 时代。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一般认为是 ABC( Atanasoff-Berry Computer),然而它与其他早期的计算机一样,都是 不可重新编程 的(参考资料上的用词是 “不可编程”,我认为 “不可重新编程” 更恰当)。一台计算机只能执行一个特定的程序,如果需要修改程序功能,就需要将整个计算器拆开,然后重新组装电路。

到了 1943 年,Colossus Mark I 计算机(巨人 1 号)在英国 Bletchley 公园(二战时的密码破译机构)被建造出来,以破解纳粹通信,好家伙一口气造了 10 台。Colossus Mark I 被认为是第一台可编程的电子计算机,编程方法就是使用大量的开关和插线板(PlugBoards)。 但 Colossus Mark I 并不是通用计算机,它只被设计用于执行密码分析相关的计算。

冯·诺依曼计算机架构介绍

—— 图片引用自 Wikipedia

本人提供Oracle(OCP、OCM)、MySQL(OCP)、PostgreSQL(PGCA、PGCE、PGCM)等数据库的培训和考证业务,私聊QQ646634621或微信db_bao,谢谢!
冯·诺依曼计算机架构介绍后续精彩内容已被小麦苗无情隐藏,请输入验证码解锁本站所有文章
验证码:
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,回复“小麦苗博客”,获取验证码。在微信里搜索“DB宝”或者“www_xmmup_com”或者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都可以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。

标签:

Avatar photo

小麦苗

学习或考证,均可联系麦老师,请加微信db_bao或QQ646634621

您可能还喜欢...

发表回复

嘿,我是小麦,需要帮助随时找我哦
  • 18509239930
  • 个人微信

  • 麦老师QQ聊天
  • 个人邮箱
  • 点击加入QQ群
  • 个人微店

  • 回到顶部